网络时代的发展,不只带来了高速和便捷,其副作用也日趋显现出来,首当其冲一个就是青少年的网瘾和网络环境的净化问题,针对这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有人忧虑,有人看到了商机.
近日,有网友反应,在顺德容桂小学有老师约谈家长,推销网络过滤软件“K逗卫士”。这位网友质疑这种行为涉嫌“暗示性强迫”。该网友反映是否属实?昨天下午,记者联系上容桂小学,校长欧阳琳否认有老师参与推销行为,但承认曾配合一家叫做“中国未成年人网脉工程顺德实践基地”的机构,提供场地让其向家长推介,不过学校之所以这样做,也是按照上级教育部门发文要求。
利用家长会时机推介
网友称,其近期在容桂小学参加完家长会后,有老师约谈推销“K逗卫士”,称“原价3000多元,现推广价2660元”。“一个控制小孩上网的软件,值那么多钱?”其质疑,这种行为涉及推销“暗示性强迫”。
昨日下午,南都记者联系上容桂小学校长欧阳琳,欧阳校长否认有老师参与推销,但确实曾配合宣传这种软件,“这都是教育部门等好几个部门发文件要求的,我们提供场地,由对方向家长推介!”据介绍,上级曾连续发文要求学校配合一家叫“中国未成年人网脉工程顺德基地”的机构,宣传健康上网。
据他介绍,从2009年起,每年第一学期的中段,学校都会利用开家长会的时机,抽出半个小时,让这家机构推介这种产品。今年的家长会时间是在11月8日和9日,由该机构向四年级约400多名家长宣传,整个过程中,该校老师并未参与。欧阳校长还称,据对方反馈,三年来该校共有约100多人购买这个软件,或表达购买意愿,“这跟我们学校没有任何关系,我们也没收到任何家长投诉!”
他还透露,今年在上级要求下,各学校电脑室都安装了该软件,容桂小学共有两个电脑室,每个安装了一套,花了数千元。
多部门发文要求配合
原来,这个所谓的“K逗卫士”就是一种过滤软件,由“中国未成年人网脉工程”提供。根据欧阳校长指引,南都记者看到,相关部门的确多次发文,要求各学校配合宣传该工程。
2009年3月18日,佛山市顺德区教育局、顺德区委宣传部、顺德区文明办、顺德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四部门联合下发了一份文件,名为“关于印发《顺德区2009年‘健康上网、文明上网’校园行活动方案》的通知”,要求贯彻执行,在文件后附的活动方案中,提出中国未成年人网脉工程顺德实践基地协调组织专家,在10个镇(街道)初级中学开展“健康上网、文明上网”巡回宣讲活动,并明确“各镇(街道)教育组做好会场布置等工作”。
而在今年5月10日,顺德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顺德区教育局、顺德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再次下发《关于深入开展“文明上网、绿色上网”活动的通知》,再度对上述内容进行明确。此外,欧阳校长还调出一份文件显示,教育部门要求在11月3日前,各学校上报负责该项工作的人员名单和联系方式。
南都记者昨晚联系上顺德区教育局德育专干陈永刚,他说今年上半年三部门发文的初衷是倡导“文明上网、健康上网”,“这个国家有要求,是必须的”。他表示,教育部门并未强制要求学校配合宣传销售该软件,同时也没强制学校安装。
调查
“网脉工程”屡陷争议
南都讯 容桂小学推销“K逗卫士”,让“网脉工程”再次呈现在公众面前。这已不是此项旨在“建设一批未成年人健康上网实践基地”的工程首次陷入争议。相关资料显示,此活动推出不久就陆续有家长质疑,部分推广人员打着国家部委的名义高价推销产品,甚至以校企合作的方式迫使家长购买。
推广努力凸显公益性质
在公开报道中,“中国未成年人网脉工程(以下简称‘网脉工程’)”宣称是由包括教育部、文化部、关心下一代工委在内的多个中央部委、办公室联合发起的“一项长期实施的国家工程”。据介绍,该工程于2006年5月30日启动,旨在“倡导文明上网,上文明网,有效预防和戒除网瘾”。
该工程网站提供的信息显示,其指导单位包括全国少工委、教育部等十家中央级单位,十一家主办单位也多数是国家部委的司局级机构,而到了具体承办单位,除了“中少事业新媒体中心”外,另两家则是名为“北京网脉世纪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中海网脉教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企业。
资料显示,从2007年起,该工程就开始了在全国范围内轰轰烈烈地推广行动。从相关报道可以看出,这些推广活动大多以“网脉工程××行”的方式启动,成立“网脉实践基地”。仅该工程网站“大事记”栏目记录,推广此工程的区域现已超过15个省、区和地级市。
综观这些启动仪式,大多邀请当地省市共青团、教育部门负责人参与,而为了凸显公益性质,组织方都会在启动仪式上宣布向“网脉实践基地”进行数百万的捐赠,但捐赠的主要形式又主要是相关企业开发的软件,即所谓的“学习资源”。尚无公开统计参与建设“实践基地”的小学数量,据报道,仅在2008年12月6日“网脉工程云南行”的启动仪式上,就有14所小学成为首批实践基地。
家长质疑推销才是目的
与这种如火如荼的推广态势相对照的,则是部分家长的异议。网络检索显示,最晚从2008年开始,就陆续开始有家长在网上发帖抱怨“网脉工程”变味儿。如果每个学生都交了2660元,“这个天文数字的工程又如何能称之为‘公益’”?在江西九江论坛,网友“玉宇”2009年6月6日曾发帖质疑《收取2660元变了味的“未成年人网脉工程”报告会》。
他介绍说,自己当天参加了小孩学校组织的向家长推广参与和使用“网脉工程”的报告会,“刚开始觉得学校组织这个活动确实很好,帮助孩子抵制不良的上网行为……但是报告会最后给每位参加的家长发了一个表格,说要交纳2660元才能享受服务,不觉疑惑这本是一项公益工程,怎要收取如此高的费用?”网友“蓝星叶辉”的感受则是,“极少说明如何保证未成年人健康上网,而是极力吹嘘如何给孩子学习带来什么好处”,“迫不及待地收钱”,“怎么看都不像是一项公益工程,反而像是一场赤裸裸的商业活动”。
按照网友提供的工程宣传单上的说法:“加入网脉工程,家长需一次性交纳网络运营费3260元(全国统一定价),校园行期间只需一次交纳网络运营费3260元……使用至高三毕业,中间不收费(现场预交100元,优先安装,享受2660元优惠价)”。
一次性需买断12年
与容桂小学类似,在“网脉工程”的推广中,很多都有当地学校直接参与的影子。云南《春城晚报》今年8月30日一篇题为《“网脉工程”是否假公益之名乱收费》的报道,就援引当地大观小学家长的说法,质疑该项目以校企合作的方式“绑架”家长不得不参与。
据报道,大观小学一位学生“所在班级突然被告知开办‘网脉工程班’,并且要求一次性买断12年,费用为2660元”。而与家长交流后,“她的感觉就是企业把一个商品通过学校卖给家长,还打着公益的旗号”。
按大观小学校长的说法,学校是鉴于别的小学“‘网络工程班’效果很好”,费力才争取到实验班名额。至于为何要用“网脉工程”的产品,校长认为,这个工程是教育部在全国推广的,“是值得信任的”。
据悉,这位家长最终让孩子放弃参与该实验班。而按照该工程昆明推广中心主任董文的说法,工程在推广过程中坚持的是自愿原则,但“公益”是强调在学校内使用工程提供的网络教育资源,如果回家使用,就得继续交钱,而2660元也仅仅只是个服务费。
到底是赚钱还是帮助孩子,其目的还待考证.
转自南方都市报
本站所有行业文章内容均转载自互联网,如不慎侵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