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展示
Show Case
您可以点击在线留言按钮来提交您的意向订单:

在线留言
您也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在线与我们沟通: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服务项目 > 房地产冷落 房地产电商却火爆|行业动态

房地产冷落 房地产电商却火爆

津购科技官方网 www.net-tj.cn 时间:2012-02-03 14:30

    先看专家如何看待这个怪像:房产电商平台的搭建,有利于房产信息的公开、透明和传播,有利于保护处于弱势地位的购房者利益

  2011年,在限购限贷、银根紧缩等从紧宏观政策调控下,房产市场成交低迷,房地产商比以往更加急迫的需要快速回笼资金。曾经一度被认为与房地产业一荣俱荣的房地产电子商务,如今却呈现跷跷板效应。在房地产市场走进冬天之际,迎来了自己的夏天。

  去年4月,新浪乐居与SOHO中国开启的网络售房取得良好的市场模范效应,搜房、搜狐焦点等房产网站及以淘宝为代表的电商平台也纷纷跟进,在主流开发商的积极参与和推动下,房产电商逆市成长。此外网络普及、电子商务及团购爆发式发展为房产电商奠定了良好的用户认知基础,也降低了购房者对房产电商的接受门槛,成为房产电商能够快速发展的另一重要条件。

  分析师陈烨指出:“房产电商平台的搭建,有利于房产信息的公开、透明和传播,在房产宣传和销售的整个阶段,用户可以从平台上快捷获取全面的房产信息,方便用户进行商品比对及选择,同时房产电商的信息公开性和平台约束力也有利于保护处于弱势地位的购房者利益;而对于开发商、代理商和经纪公司来说,房产电商平台可以使新房二手房房源信息公开共享,线上线下资源互补与互动的开放平台,促成交易的同时更能提升品牌知名度;对于电商平台运营商自身而言,电商平台的建立不仅能实现巨大用户流量变现,商业模式的多元化也有利于规避单一广告收入带来的风险,提升企业竞争力。”房企纷纷参与房产电商

  来自艾瑞的数据显示,目前主要房产网站如新浪乐居、搜房网和搜狐焦点,主要电子商务平台如淘宝都建设了房产电商平台,主要开发商如万科、恒大、保利、绿地、绿城、碧桂园、龙湖、世茂、SO-HO等都参与了房产电商,其中万科更是在新浪房产电商EJU率先推出“万科V购”华南在线购房中心,将覆盖华南地区14个城市10亿元房源通过线上购房独享优惠的方式鼓励购房者线上达成交易;而SOHO中国则先后6次通过新浪房产电商EJU平台卖房。

  对于目前主流的四家房产电商,艾瑞分析师陈烨分析指出:在引流竞争力上,淘宝房产以淘宝2.56亿电商潜在用户为基础,具备天然引流资源,虽然精准度较差,但规模优势突出;搜狐e购房也具备搜狐矩阵中诸多频道及产品引流资源;而EJU平台则具备新浪微博、新浪门户、百度等数亿用户的引流入口,竞争力较强。“总体而言,新浪房产电商EJU投入人力资源最大、具备线上线下丰富的用户资源和服务资源,发展势头较好,取得了先发优势和领先优势。淘宝房产基于淘宝成熟的电子商务平台,基本完成了房产电商平台的建设,同时部署了线上线下支付系统,是房产电商行业发展的有力推动者之一。搜房网和搜狐焦点等其它房产电商平台也在快速的发展和完善中,虽然缺乏线下房产服务资源和经验优势,但也拥有较大规模的潜在购房者资源,具备良好的平台发展基础。”房产电商变相敛财惹争议

  由于寒冬下的房地产企业过于依赖网站所带来的人流,也使得房地产网站逐渐掌握了博弈的主动权,一些打法律擦边球的行为也有增无减。

  比如,去年开始,搜房网就屡屡被媒体曝光,其利用所谓的白金卡,来变相收取用户高额的所谓“会员费”。搜房网在其网站的楼盘介绍中打出交几万抵几十万的噱头,用户只有给搜房网交上这几万块钱成为“会员”,才能获得开发商所谓的几十万的优惠。而搜房网收取的这几万块钱,一般不会主动给发票,如果用户坚持索要的话,则会开出一个“服务费”的发票。广州一位购房者对《证券日报》反映,她所购的楼盘是直接去开发商售楼处去买的,此前根本没有上过搜房网了解任何该楼盘的信息,但是她在售楼处时,售楼处里有搜房网设的点,必须交上1万块钱,才能获得开发商的3万块钱的优惠。而开发商对于现场购房者的不满也表示无能为力,因为这1万块钱并没有进入到开发商的口袋。“我们没有享受到搜房网的任何服务,为何凭空要交这1万块钱?”据悉,对于搜房网的这种行为,很多购房者都建立了维权的QQ群。

  据知情人士指出,搜房网的这种行为并不是特例,而且搜房网被媒体曝光后,已经换了其它形式,不再称之为“白金卡”了,但是敛财的手法和性质基本没变。在这个链条中,购房者看似捡了便宜,其实是房地产网站和开发商联手,根据办卡量的多少,包括办卡金额的大小来决定它的开盘价。消费者办卡的金额越高,可能到时候开发商开出的价格也就越高。有点类似于目前的某些不良团购,先把价格拉上去,然后再多打折。在楼盘定价以前任何的优惠活动都可能让购房者在开盘后掏更多的钱,消费者要警惕这一类型的优惠促销。


转自上海金融报


>>相关新闻

本站所有行业文章内容均转载自互联网,如不慎侵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