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爆炸生活开放的今天的中国,我们经常能感受到批评的活跃。特别是互联网时代,网络跟帖、论坛微博,或长篇大论,或三言两语,甚至一句话、一个词、一个表情,都可以对大事小情发表意见表明态度。这其中,也出现了大量非理性批评,比如地域间的攻讦谩骂,对某些当事人的跟风指责,甚至是幸灾乐祸,在网上并不少见。这样的情绪宣泄,很难说有什么积极意义。
批评理应承担社会责任,为社会繁荣进步做出贡献。这种批评,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有益于问题的解决。其实,真正的批评从来都是理性的,批评的力量源自其中蕴藏的理性。鲁迅先生早就说过,“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中国正在经历向现代社会的深刻转型,这种转型在思想价值层面上与理性密切相关,一个成熟的现代社会,其标志之一就是人们普遍拥有较高理性水平。
理性虽然是抽象的,但缘自现实。身边的许多事例,都可以让人直观地感受理性、体会理性批评的风采。当绿豆、茄子被炒作为养生神品时,要相信常识、不盲从跟风;当广州恒大在亚冠联赛以5∶1大胜全北现代队时,要冷静地看到中韩足球的差距;当一些地方将小偷游街示众时,要敢于为被示众者的权利呐喊、不漠视他们的尊严。独立思考、尊重常识、平等宽容等价值理念正是理性批评不可或缺的基础。
理性批评需要批评者超越一己之利。今天的利益主体趋于多元,批评的多样有时就是利益多样的直接呈现。菜价高了,有人欢喜有人忧。劳动力价格上升了,劳动者欢迎,用人单位却为成本增加苦恼。很多现象往往表现为利益博弈,如果不肯跳出私利,用理性的眼光作一番打量,往往会被利欲蒙蔽。这在当前有特别的现实意义,需要人们在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个人利益和其他利益中学会理性思考问题,实现共赢共享。
理性批评不应停留在“破”,更要走向“立”,它指向的是建设性,着眼的是解决问题。不是说每个批评都能解决问题。现行高考制度尚有种种不合理,看病难、房价高等问题仍是百姓心中的痛……这些问题一时难以根治,此时,理性批评既要正视问题的存在与危害,更要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以建设性的思考尽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加社会共识,促使问题及早得到解决。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理性应成为批评者的一种价值坚守。在某种意义上,理性批评昭示的是一个民族的稳健成长,哪怕只有一点,也足以闪耀出它的光泽。
本站所有行业文章内容均转载自互联网,如不慎侵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