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在电子商务的地位决定了刘强东注定被关注度很高。一言一行都会成为新闻。
一、关于价格战
在2012年与国美苏宁的8.15价格战的目的:“一是为了向供应商传递实力,二是让美苏认识到通过价格战消灭京东是不可能的。”
至于8.15战场上的结果,刘强东从苏宁财报推断,苏宁损失4-5亿,而京东一天也损失2亿以上。
815价格战的失误:1、很多供货商、经销商来通过不同账户来京东买低于进价的商品,而不是最终消费者买;2、苏宁补差价,所以价格战没有像早期京东卖刻录机的价格战一样无限制地往下走。
早期京东在海龙卖刻录机时的价格战:有家台湾公司依仗自己资金雄厚,宣称自己刻录机永远比京东便宜100元,想把京东赶出刻录机市场,于是双方均低于成本价卖货,对方比京东低100元,京东派自己人去买对方的货,然后在自己的柜台卖给消费者,从而使对手亏了几百万,从而退出竞争。
二、京东的商品业务概况
京东商品分为三类:3C家电,其中3C 500亿左右,家电100亿左右;日用百货和图书音像,后者图书是防御性品类,这部分不赚钱。
公司通过物流线路、运营管理等技术进行运营优化,运营成本约7-8%可以达到国美、苏宁15-16%的一半。
三、谈起早年读书及创业经历
读大学时凑了500块钱上路,读大学后再没要过家里钱。因为中学老师教诲要当清官所以去人民大学学社会学,后来意识到人的贪婪是已经到骨头里所以放弃当公务员。初学人大社会学,大一时就开始给学校机房打工,同时晚上自学编程,大三时社会上程序需求猛增,刘强东靠给别人写程序赚了好几十万,成为毕业生中最有钱的创业毕业生。
创业原因是为了摆脱贫困,不给父母、外婆压力:少数家里人很穷,一年只吃上1-2次肉,村办老师教育水平不好,小学校长是小学六年级毕业。毕业时先花24万买了家餐厅,后来员工想着法子弄公司的钱,由于管理不好,刘强东最后借钱还债,共亏损40万左右,一下子从最富创业学生变成最穷学生。
2003-2006年创业睡了三年公司地板,省钱房租费用。公司的两次生死关键点在非典时期和2008年。
四、关于电子商务见解
电子商务第一个十年抢市场份额,第二个十年拼创新和用户体验。
消费者的成熟带来行业的成熟,这时比拼的就是用户体验,比如京东退货,北京地区退货当天或第二天京东就上门取货。消费者也有细分群体,当时京东卖碟片时,懂行的人能分出正规CD碟片和水货白盘,但大部分的消费者是小白。京东上买的都是成熟消费者。最终获消费者认可的一定是正规化
五、京东的物流仓、财务及广告业务:打造亚马逊式仓储+UPS式的配送
刘强东被问及何时上市的问题时说:2013年不考虑上市,因为做仓储物流建设,要在中国再造一个类似于亚马逊的仓储体系,外加一支像UPS的优秀的物流配送队伍。
本站所有行业文章内容均转载自互联网,如不慎侵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