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没有人会想到电子科技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会给传统汽车和交通带来神奇的第二春繁荣。人们都以为未来交通会是在空中穿梭的个人飞行器或其他更超现实的工具。而不会有人想到一个网络约车的点子能诞生一个市值600亿美元的企业。发展成熟的互联网和电子技术开始往交通这个老牌领域渗透,网约车、新能源驱动、自动驾驶,这些新技术的驾临让汽车交通重回经济增长点的位置。汽车行业迎来了科技的洗礼,焕发出新的模样。
过去一段时间,各大厂商动作不断,纷纷厉兵秣马,试图抓住任何机会抢占先机:
-福特宣布研发基于自动驾驶汽车的约车服务;
-埃隆·马斯克拟定基于自家特斯拉新能源汽车的打车服务方案;
-Uber联手沃尔沃,在匹兹堡上路试验独立研发的自动驾驶汽车。并且同时收购了货车自动驾驶技术公司Otto。
-说到谷歌方面。因谷歌和Uber竞争性不断加强,Alphabet高管大卫·德拉蒙德(David Drummond)前不久宣布从Uber董事会的团队中退出。
在所有上面这些消息当中,Uber和谷歌的动作最引人注目。
Uber试图通过自动驾驶谋求新发展
Uber CEO卡兰尼克( Travis Kalanick)在上个月接受彭博社采访时谈到来自谷歌的威胁和自己的应对策略:
“谷歌进入网约车市场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作为应对,Uber需要有一条备用发展计划。若只贪图一条谋生之路,无法保证未来。而发展自动驾驶技术就是Uber的Plan B。”
根据今年早些时候的数据,Uber盘踞了美国网约车市场80%的份额。剩下20%属于竞争对手Lyft。在本土凯歌髙奏的同时,Uber在中国的发展却并不愉快。在经过旷年持久同中国本土品牌滴滴出行的烧钱补贴竞争之后,Uber出人意料地将中国业务出售给对手。抽身专注到印度和世界市场。
目前网约车公司其实需要面对两个市场:司机群体和打车出行群体。给司机的薪水补助会壮大自己的服务队伍,但面对消费者却又得以低于竞争对手的价格赢得市场。面对里外两难,烧钱补贴已经成了网约车竞争的通用手段。而自动驾驶汽车的出现或许有助于改善Uber目前的窘境。首先,自动驾驶让Uber可以不再依赖司机群体。另一方面可以减少对司机的补贴,从而可以把面向消费者的价格降到新低。
明白了这点,就不难理解Uber最近在自动驾驶方面的频繁动作了。不仅组建了自己的研发团队,同时还花6.8亿美元收购Otto。
互联网时代打车服务进化论
除了司机和出行客户,汽车、地图和线路规划也是网约车服务中的关键组成部分。而如何看待及安排这五者之间的关系,便成了各路好强发挥本领的地方。
打车服务的第一种形态:一车一用
在这种最初形式中,打车公司作为一个中介存在。司机带着他们的汽车,和他们的道路经验。而用户产生需求。这一时期,打车公司主要做的就是配对工作。如何更高效地在客户和司机之间完成配对,是产生更高价值的关键。
打车服务的第二种形态:一车多用
前面已经说到,如何用相同的资源服务更多客户是赚取跟多利润的关键。而顺风车是对这个问题近乎完美的答案。同一位司机,同一辆车,相同的油耗,而能创造最多达4倍于以往的价值。谷歌的Waze和UberCommute便是此种商业思维的产物。
打车服务的第三种形态(未来态):自动驾驶
毫无疑问的是自动驾驶将会给汽车交通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其意义或许与汽车之首次出现在地球上不相上下。
对网约车公司来说,这更是救星一般的福音。减少了司机福利支出,更智能和安全的驾驶,这都将给业务带来不可思议的增长。
谷歌在道路信息和地图上面独步全球,而且也是最早开始研发自动驾驶技术的先去。其优势不可小觑。不过Uber也正在加快动作来弥补两只之间的技术差距。同时我们也不应忘了面对谷歌强大的技术,Uber也有自己的优势:熟练的商业模式、长久积累的用户粘性。
一切商业秘籍都可以归纳成“最小成本,最大利润”这句话,正好对应着上述三个发展阶段。
放眼未来
经过了文章中间这一部分梳理之后,现在让我们回头看看文章开头的那些新闻。
福特如此积极地拥抱新技术颇有廉颇老矣的机智。福特当然知道如何生产硬件意义上的汽车,但摆在他们面前的是“软件问题”。今日的汽车已经不能再用以前的标准来考量了。在一切硬件的累计之上,各种软件系统成了必需。面对新机遇,福特可能借此机会转型,从一个“汽车厂商”变成一个“汽车提供商”。我们或许可以在汽车行业看到熟悉已久的“OEM模式”。就像当初微软和众多PC厂商一样,微软生产Windows软件,而各个电脑厂商生产自己的硬件来安装Windows系统。最后软件硬件结合起来才成为消费者购买的产品。未来汽车行业也会这样也说不定呢?(Uber和沃尔沃的合作已经呈现这种端倪)
相较福特这些老牌汽车厂商,新秀特斯拉在技术上有着先天优势。与福特和Uber都不同,特斯拉是兼卖硬件和软件的公司。这一点就像苹果和iPhone。既不是只生产硬件,也不是只生产软件,而是软硬结合全权打造天衣无缝的产品。这是福特和Uber不足的地方,却是特斯拉的独到优势。iPhone在手机行业的成功或许可以让马斯克有充足的“道路自信”。
而打造硬件产品好像从来不是谷歌擅长的事。无论是企图树立行业标准的Nexus手机,亦或是最近陷入财政困难的Google Fiber,都没有完全实现最初的设想。最近谷歌的自动驾驶汽车橡木也是变动不断,多位干将离职另投他槽。或许谷歌专注在软件上拯救世界更为合适。但不管怎样,这位科技巨头的参与都会给未来的汽车行业增添喜闻乐见的光彩。
毋庸置疑,不只是网约车市场,未来整个人类交通都会变得更加精彩纷呈。技术进步造福社会的同时也产生商业价值,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好消息。更多精彩我们拭目以待。
本站所有行业文章内容均转载自互联网,如不慎侵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