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IHS Markit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手机第一季度总出货量为3.51亿,同比2016年第一季度的出货量3.33亿,增长5.4%;环比2016年第四季度的出货量4.39亿,减少了0.88亿。
其中三星以高达0.8亿部的出货量,位列第一;苹果以约0.51亿部的出货量排在第二的位置;华为的出货量约为0.35亿部,名列第三;OPPO则以0.26亿部的出货量排行第四,其兄弟公司Vivo紧随其后,以0.91亿部出货量排行第五;小米和LG并列第六,出货量皆为0.15亿部左右;联想,中兴和金立则分别以出货量约0.12亿部,0.09亿部和0.08亿部位列第八,第九、第十名。
总的来看,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前十名中,国产智能手机占据了七个位置,总出货量约1.24亿部,占总出货量的35.33%。同时,从上表中也看出,随着OV跃进,小米的再次崛起,华为全球化,“OV华米”时代到来,“中华酷联”时代结束。
在国产智能手机发展初期,中兴、华为、酷派和联想四家公司因其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各自较高的市场占有率被媒体合称为“中华酷联”。“中华酷联”主要依靠运营商渠道卖手机,随着2014年运营商补贴的削减,导致“中华酷联”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中华酷联”在这种冲击下也都做了相应的转变,但是除去华为之外,其他三家并没有改变他们衰亡的命运。
联想在2014年初收购摩托罗拉之后,召回神奇工场旗下品牌ZUK,但是由于Moto和ZUK两个品牌市场定位并没有特别明确,导致自己两个品牌互博,摩托罗拉品牌效应也未发挥其余热。中兴放弃自我品牌的维护,转战研发高端手机努比亚,但在国内并未取得显著的成效。而酷派品牌转型中找不准重点,为了自救抱360和乐视的大腿,最终失去方向。
除华为外,“中酷联”绑定运营商的销售模式,很难形成自己的品牌效应及有效的销售渠道,在新的格局下一些拥有互联网思维以及注重产品研发和品牌营销的新晋手机品牌应运而生,“中酷联”在这些新兴互联网手机品牌的攻势下几乎毫无还手之力。
华为转战技术研发,申请多项专利,凭借自主芯片,成功在手机市场站稳脚跟。同时实行华为和荣耀双品牌战略,华为集中线下渠道和高端机领域,荣耀主攻互联网领域。所在在这次华丽的转变过过程中,华为依靠自身的高科技技术以及双品牌营销战略打了场漂亮的翻身仗。
小米是典型的互联网思维,采用线上饥饿营销的销售模式以及自主研发高性价比手机品牌模式。前期小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占领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但是随着互联网红利的消退以及智能手机市场慢慢趋于成熟,用户开始更加关注于手机的性能及品质,所以小米也开始研发高端机以及线下铺店,实现品牌力的稳步提升。
OPPO和VIVO采用全频道赞助广告和找各种小鲜肉代言,长期的品牌投入让它们的市场份额在中低端市场获益颇丰。同时OPPO和vivo都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研发产品,OPPO凭借着VOOC闪充的技术差优势把住了中高端市场,曾经一句“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红遍大江南北;VIVO则主打拍照功能,同样以线下渠道占领和广告轰炸的策略快速成长,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取得了一定的地位。OV相加,已经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获得了最大的占有率。
随着华为、小米、OPPO、VIVO等国产厂商越来越重视口碑营销,开始走精品化路线,提升品牌溢价能力,外加线上线下全方位立体营销,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彻底从“中华酷联”进入“OV华米”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