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重点
-
SIM卡的存在部分程度限制了移动终端的进化,限制设备的空间和设计,并增加设备的工艺难度与制造成本。
-
随着eSIM技术的普及,运营商、手机企业、互联网巨头在数据标签、获取的竞争上会更加激烈。
-
eSIM技术在今年将陆续进入蜂窝手持设备,并在2019年被像三星、苹果、华为所启动,从而大规模应用在智能手机里。
5月25日,中国移动对外发布了国内首款eSIM芯片C417M,可提供“芯片+eSIM+连接服务”。3月,中国联通率先在上海、广州、深圳、天津、郑州、长沙这6个城市推广eSIM卡。有细心的用户还发现,中国电信手机营业厅也开通了eSIM通讯服务。
究竟什么是eSIM?eSIM卡,即Embedded-SIM,嵌入式SIM卡。eSIM卡的概念就是将传统SIM卡直接嵌入到设备芯片上,而不是作为独立的可移除零部件加入设备中,用户无需插入物理SIM卡。
简单而言,以手机为例,使用前你需要插入一张运营商的实体SIM卡,弹出卡槽,替换SIM卡,不小心放错位置也是家常便饭,过程可谓繁琐。而eSIM卡是一张虚拟卡,可以直接写到手机设备里。
值得一提的是,传统的SIM卡都被局限在某一个运营商服务网络中,如果想要更换运营商的话,还需同时更换SIM卡才行,而eSIM卡未来可以在不同运营商之间自由切换。
目前,国内支持这一功能的智能设备有苹果Apple Watch Series 3、华为的HUAWEI Watch 2 Pro与联想的Miix 630等多款产品。随着国内eSIM卡业务的推进,将会有越来越多的设备支持此项功能。
连三大运营商都相继在eSIM技术上做文章了,或许到了该向传统SIM卡说再见的时候了!
大势所趋
第一张商用的SIM卡诞生于1991年,随着之后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SIM卡的个头也是越来越小,SIM卡可以说经历了Standard SIM(原卡)、Mini SIM(标准卡)、Micro SIM(小卡)、Nano SIM(超小卡)四个阶段,目前市面上后两种使用居多。
卡身虽然变小了,但功能基本没变。多是用户数据存储、身份鉴别等。算一算,目前个头最小的Nano SIM卡从iPhone 5时代诞生至今已六个年头了,在数字化、虚拟化遍地开花的今天,SIM卡数字化是大势所趋,而eSIM卡的推出就是要彻底让SIM卡数字化。
eSIM之所以近来有着如此高的呼声,因为它有着不少传统SIM卡所不具备的新特性。
从最直观的方面来说,如果使用eSIM卡,手机中将可以取消传统的SIM卡槽,而节省出来的空间则可以让手机进一步变得纤薄;而且不用担心经常换卡插拔会损坏SIM卡及卡槽。
不但如此,其还带来了更高的运营商切换自由,用户无需进行复杂的销号再入网就可以进行运营商网络的更换,并且在出国后不用面临高额的漫游使用费,只需选择当地运行商网络即可。
对三大运营商而言,eSIM卡发展起来后,运营商不需要那么多人来制卡、写卡,一切都可以让用户在网上自助办理,减少了运营商的人力成本;另外一方面也促使运营商进行变革,用户换号成本的降低,将会促使运营商提升自身的服务质量。
从目前智能手机发展趋势来看,SIM卡的存在部分程度限制了移动终端的进化,限制设备的空间和设计,并增加设备的工艺难度与制造成本。正因如此,各大智能手机厂商也开始下决心大力推广eSIM技术。
不过,这些服务和改变并非一朝一夕,因为担心这一技术降低了消费者对运营商的依赖,大多运营商起初是抵制eSIM技术的,运营商“不松口”,端测也是徒劳。所以,博弈的过程必然会很漫长。
下一个“蓝海”
eSIM能够有效地节约本就寸土尺金的内部空间。随着5G的到来,物联网的发展会需要各种设备来应用,其中内置eSIM的物联网设备可以和用户的手机绑定同一个手机号码,共享同样的流量服务,这就使得这些设备可以不受使用场景的限制,随时随地联网使用。
根据麦肯锡、IHS、GSMA等预测,eSIM将在2018年实现爆发式增长,全球将在2021年实现50亿个连接数;年复合增长95%,2022年度eSIM市场规模将达到54亿美金。在2020年的eSIM可以应用的连接场景,消费电子、车联网和公共设施将是2020年eSIM的三大主要应用方向。
由于其芯片的产品形态,eSIM卡就能完全满足汽车行业的耐高温、抗震动、不易氧化等需求;而eSIM具备空中写卡能力,也就满足了汽车行业不换卡即可换号的需求。如今,eSIM卡已经成了业界公认的最契合车载场景的SIM卡形态。
换个角度而言,三大运营商积极部署eSIM,推进物联网建设,目的是为了在日后的5G竞争中打基础。除此之外,这个市场的玩家还有手机厂商以及互联网巨头。
此前,联想和小米都推出了4G版的笔记本,通过集成的eSIM卡获得了对4G网络的支持。联想是最早一批将eSIM服务应用到自己智能设备中的厂商,
联想集团副总裁、懂的通信总经理王帅博士对腾讯《深网》表示,eSIM将率先在消费电子领域实现全面爆发,它能满足物联网设备对通信的安全性、稳定性的高要求。自GSMA正式发布eSIM标准后,联想懂的通信一直积极研发,促进产品尽快商用。
几天前, 腾讯与中国联通发布TUSI SIM卡,面向物联网行业推行新的身份鉴权标准,同时腾讯TUSI物联网联合实验室发布了身份区块链产品,为同一用户不同场景的身份提供交叉认证服务。
TUSI SIM卡是应用于物联网领域的安全SIM卡品,不仅可以有效的鉴别使用蜂窝通讯的物联网设备身份,还可以保证上下行数据的安全,更为腾讯生态内容平滑过渡到设备端提供了可信的身份标识。
显然,随着eSIM技术的普及,运营商、手机企业、互联网巨头在数据标签、获取的竞争上会更加激烈。
何时用于手机上?
eSIM技术的推进已经历了很长时间,可用户最期盼应用于手机上的愿望还没有实现。目前,仅是可穿戴、物联网设备、消费电子产品。在手机上常见的场景是,像华为、小米等很多手机厂商都会内置国外漫游服务,用户在手机端申请就能直接获得一张虚拟SIM卡,短期内出国使用,这也是一种eSIM技术。
要用eSIM卡彻底替换SIM卡,现阶段依然阻力不小。
在过去数年的运营中,三大运营商已经牢牢把握了行业的主导地位,手机号码已经成为运营商与用户之间的唯一纽带,如果eSIM卡取代SIM卡,eSIM技术很可能使得这一纽带落入终端厂商手中。此外,运营商原来基于SIM的增值业务、收费模式将面临被全面颠覆,而用户的自由选择将引起运营商之间进行激烈的价格竞争。
去年7月底,中国电信在其“天翼智能生态博览会”上明确表示,因安全问题、实名制问题、监管问题,中国电信现阶段反对手机eSIM。
任何一个新技术、新事物的成长必然要经历一番风雨。不过好消息是,eSIM卡有可能在2019年进入智能手机。
IHS的分析师认为,eSIM技术在今年将陆续进入蜂窝手持设备,并在2019年被像三星、苹果、华为所启动,从而大规模应用在智能手机里。